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诚信经纪
 
谈诚信
发布时间:2013-10-11 访问次数:2218
自古以来,重“诚”守“信”,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《说文解字》里说:“信者,诚也”,它是指做人的态度,守信用,重信誉。“诚者,天之道也”,它是指对人的态度,忠诚、诚实。诚信,顾名思义,就是你的心、口、手一致,也就是你嘴上说的就是你心中想的,而你手上做的又与你说的一样,或者努力向你所说的方向靠拢。如果你能做到这些,你就是一个诚信的人。
黄金有价,诚信无价。诚信是人之本,民之基,国之根。诚信既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内在的、必备的品质和情操,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;既是对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,也是一个人处世立业成才的无形名片;既是日常社会活动中的交友基础,也是目前市场经济中的“无形资本”;既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,也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,是我们做人基本的道德准则。
儒家思想重视用“至诚”的标准来规范自己,协调人与人的关系,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。例如在《成语典故大辞典》中有《季布一诺》这一条。说的是在楚汉相争时期,作为项羽手下的部将,季布不仅很会打仗,而且为人正直,乐于助人,十分仗义,曾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,时人谚云:“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 意思是说只要是季布答应过的事,无论有多么困难,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办到。比喻说话算数,极有信用。后来,季布跟随项羽战败,为刘邦通缉,不少人都出来掩护他,使他安全渡过了危难。最后,季布凭着诚信,还受到了汉王朝的重用。相类似的还有“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”“言必行,行必果。”等,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守信、重信的重要性。
有了诚信,商鞅能够顺利变法。
有了诚信,齐桓公能成就春秋霸业。
有了诚信,徐虎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耀眼的光芒。
个人的为人处世、言谈举止离不开诚信,社会的昌明和繁荣也离不开诚信。
有人说,在如今繁荣的市场里,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中,诚信已经没有家园。真是这样吗?那就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,点一盏心灯,开始寻觅诚信。其实,诚信依然在许多美丽淳朴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诚信是买东西忘记带钱时,老板仍将货物塞在你手中,送你出门时的轻轻一笑。
诚信是在一连串失败后,朋友们主动伸出的那一双双温暖的手。
诚信可以是从百年老店里赊帐的帐单,也可以是今天人们手中的信用卡。
诚信无处不在,无时不有。失去诚信,便失去做人的资格,失去创业的根本。一个人讲诚信,廉明奉公,一视同仁,人们就会称赞他,亲近他,信任他。顺境时有人交,逆境时有人扶。否则就会成为孤立无援的人。
诚信是一枚古老的种子,她撒播在每一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,她根植于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。在我们脚步匆匆,学习成长的行程中,不要忘记带上这枚种子同行。发自内心,源于自觉,遵从自愿,忠于恪守,让这枚古老的种子在新世纪的土壤中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。诚实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,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,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 崇明协会  王士飞供稿)